成语有关气的成语

有关气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气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低声下气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长嘘短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扬眉吐气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秋高气和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颐指气使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气充志骄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意气风发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气吞牛斗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流里流气举止轻浮,品行不端。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热气腾腾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气味相投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阴阳怪气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服气吞露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生气勃勃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气喘如牛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明公正气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霜气横秋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唉声叹气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气涌如山形容恼怒到极点。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傻里傻气形容愚蠢、糊涂的样子。欧阳山《三家巷》:“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又蠢又笨,打铁不成,当鞋匠也不成。”
杀气腾腾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指杀伐之气很盛;凶神恶煞的样子。《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
胆粗气壮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死气沉沉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妖里妖气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暮气沉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财大气粗气:气势;粗:粗大。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婶子的这项收入十分可观。财大气粗,盖起这座青堂瓦舍的大宅院。”
气吞斗牛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灰心丧气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声气相通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重气狥名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重气徇命重视义气,慕求声名。南朝 梁 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命,四豪莫及。”
气势汹汹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小里小气行事吝啬,胸襟不宽广。欧阳山《三家巷》:“日本人总是啰啰嗦嗦,小里小气的。”
一气呵成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气贯长虹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通同一气串通在一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
气喘吁吁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气冲斗牛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肠回气荡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苏雪林《玉溪诗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
气焰熏天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群音类选 <双惠记 巡守雍丘>》:“独不见气焰熏天谁敢当。”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志气凌云凌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远、意气豪壮。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怒气冲天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怪里怪气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