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势的成语

有关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势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仗势欺人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势不可当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势力之交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有权有势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
大势所趋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势不可为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俦诸将而语之。”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声势浩大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神龙失势势:地位和权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权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要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因势利导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气势汹汹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失张冒势冒冒失失的样子。《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张冒势,恁唬我一跳。有要没紧,两头回来游魂哩。’”
大势已去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时势造英雄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冰心《去国》:“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
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力屈势穷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势合形离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狗仗人势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势均力敌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势成骑虎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趋炎附势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情见势屈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形格势禁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揆时度势审度时势。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挟贵倚势挟:倚仗。倚仗富贵权势。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第一卷:“端邸挟贵倚势,盛气凌人,汉大臣中,稍有才具者,必遭忌克。”
狗仗官势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势不可遏犹势不可当。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拿腔做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爱势贪财爱慕权势,贪图钱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势穷力竭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倚势凌人凭借权势,欺侮别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
官轻势微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声生势长声:声誉;势:权势。声望越高,势力越大。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声生势长。”
势若脱兔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唐·陆龟蒙《杂讽》诗:“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抱法处势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社威擅势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淮南子·汜论训》:“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鹤势螂形谓腰肢纤袅,体态轻盈。《红楼梦》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声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来势盛大凶猛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
挟权倚势挟:倚仗。凭借和倚仗权势。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他本是个君子人则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
风风势势形容颠狂的情态和动作。
势不两立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拿班做势装模作样,摆架子。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5回:“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就拿班做势起来。”
附势趋炎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势欲熏心势:权势;欲:欲望;熏:侵袭。贪财权势的欲望迷住了心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
并威偶势指聚集声威势力。《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趁势落篷比喻乘机歇手。曾朴《孽海花》第31回:“如今果然半途解缆,这明明是预定的布置,她也落得趁势落篷,省了许多周折。”
天下大势势:形势。指国内外的形势或趋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乘势使气仗势逞性子。《魏书·阉官传序》:“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
揆情审势估量情况审察形势。清·陈炽《<盛世危言>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复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破竹之势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北史 周纪下 武帝》:“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