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璧的成语

有关璧的成语

有关璧的成语共收录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静影沉璧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连城之璧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璧:玉。非常珍贵的、非常值钱的美玉。也指价值极高的宝物或比喻珍贵的东西。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璧合珠连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珠流璧转喻时光之流逝。
贵阴贱璧贵重光阴甚于玉璧。比喻时间的宝贵。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中西合璧璧:古代玉器。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连珠合璧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璧合珠联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见“璧合珠连”。
断缣零璧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怀璧其罪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寸阴尺璧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白璧青蝇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唐 陈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破璧毁珪璧、珪:均为玉。把玉破坏掉。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白璧微瑕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南朝 梁 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捐金抵璧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原璧归赵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日月合璧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还珠返璧宝物失而复得。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还珠返璧之期。”
全璧归赵同“完璧归赵”。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全璧归赵,飞矢救燕。”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镜圆璧合比喻圆满。清·陈瑞生《再生缘》第72回:“乞万岁开一线之恩,赐归皇甫,俾使患难婚姻遂得镜圆璧合。”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元·吴亮《劝忍百箴》:“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
匹夫怀璧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珠连璧合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白璧无瑕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足。’”
中外合璧中西合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金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零圭断璧比喻残破不全的珍贵文物。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词:“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鹿皮苍璧形容本末不相称。《汉书 食货志下》:“上(汉武帝)与汤(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颜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
视同拱璧看作两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贵。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4回:“求着他一副对子,一把扇子,那就视同拱璧,也不管他的字好歹。”
家骥人璧喻指优秀人才。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穆庙时,寓内承平,荐绅韦布,操觚令简,家骥人璧,云集都下。”
青蝇点璧见“青蝇点素”。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书》:“昔在词林,宿承休问,中见青蝇点璧,每切不平。”
夜光之璧珍贵的璧玉,夜间放光。
隋珠荆璧即隋珠和璧。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
残圭断璧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珠沉璧碎见“珠沉玉碎”。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讬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损花飞,将入木矣。”
遗珠弃璧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随珠和璧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珠投璧抵谓以珠玉投掷鸟鹊。比喻人才不被重视。清·钱谦益《送曾霖寰使君左迁还里》诗之二:“珠投璧抵亦何妨,国论惛呶重可伤。”
和璧隋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怀璧为罪璧:宝玉。身藏宝玉,因此获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尺璧寸阴阴: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价值比直径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指时间可贵。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面缚衔璧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断珪缺璧见“断圭碎璧”。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断璧残璋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珠残璧碎比喻珍贵之物残破损坏。
奉为圭璧圭璧:玉器,指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尊重有价值的东西。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中卷:“余之此言,天下作诗者,当字字奉为圭璧。”
束帛加璧束:一捆;帛:丝织品;璧:玉。一捆丝织品,再加上美玉。古代最贵重的礼物。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
视如拱璧拱璧:用双手合抱的大璧,比喻珍品。看做两手合抱的碧玉。比喻十分珍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始纳婢,经年余,生一子,视如拱璧,名之珠儿。”
尺璧非宝璧:中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直径一尺的璧玉并不珍贵。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珠璧交辉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蔡寅《游上野博览会》诗:“珠璧交辉近日边,上清高会敞琼筵。”
断圭碎璧亦作“断珪缺璧”。喻指片段而珍贵的文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仪礼》:“虽寂寥片言,断圭碎璧,犹可宝也。”
珠璧联辉同“珠璧交辉”。元·王结《偶感》诗:“凤麟呈瑞吾何与,珠璧联辉世岂多。”
楚璧隋珍指和氏璧与隋侯珠。喻杰出的人才。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想天朝罗网收豪儁,献皇家楚璧隋珍。”
白璧三献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见《韩非子 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