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士的成语
有关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
国士无双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不栉进士 |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 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海岱清士 | 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
士饱马腾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
斗酒学士 |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 《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
志士仁人 |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士死知己 |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二桃三士 |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能士匿谋 | 匿:藏匿。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 | 《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 |
仁人志士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
筑台募士 | 募:招寡。比喻广泛招纳贤士。 | 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汤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吕望,周公握发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郑武公好贤而诗雅歌之,燕昭王筑台募士而智者归之。” |
知人下士 |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 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
士可杀不可辱 |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 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
身先士卒 |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
绩学之士 |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
达士通人 |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 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
士农工商 |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 《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
士绅名流 | 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
知人待士 | 指对待人的态度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5回:“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
礼贤下士 |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青藜学士 | 指博学之士。 |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
庄庄其士 | 庄庄:端庄正直的样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小问》:“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绿林豪士 |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 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
折节下谋士 |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唐·储光羲《贻鼓吹李丞》:“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 |
爱才好士 |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 《晋书 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
耿介之士 | 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指正直的人。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
礼贤接士 | 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 |
方闻之士 | 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
熊罴之士 | 比喻勇士。 | 《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 |
有志之士 | 指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
仁人义士 |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 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
高人逸士 | 清高洒脱不慕名利的人。 | 宋·陆九渊《黄氏墓志铭》:“梁君去年尝游庐阜,其谈山水之胜,诵高人逸士之文。” |
贫士市瓜 | 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 《北齐书·杨愔传》:“然取士多以言貌,时致谤言,以为愔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其大者。” |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 |
壮士断腕 | 见“壮士解腕”。 |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
高人胜士 | 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制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
岩穴之士 |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 |
雪中高士 | 梅花。 | 明·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椎牛飨士 | 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 《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
谦恭下士 |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
不宾之士 | 宾: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指敢于以主人翁出面提意见和建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党传》:“天子以示公卿,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
青钱学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一介之士 | 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
高斋学士 |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 |
博士买驴 |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方外之士 |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 《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
皮相之士 |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
二桃殺三士 | ||
鹤鸣之士 |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 《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
推贤进士 | 推:举荐。推荐贤人,引进学者。 | 唐·姚崇《答张九龄书》:“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 |
白衣秀士 |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
瘦羊博士 | 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 《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
白屋之士 | 指贫寒的士人。 | 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