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的成语故事


无所畏惧

拼音wú suǒ wèi jù

基本解释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出处《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无所畏惧的典故

南北朝时期,北魏发生内乱,董绍上书希望能统率三千瞎眼的巴人定能将叛军消灭,肃宗看了奏折问太监徐绍巴人是否瞎眼,徐绍对肃宗说这是董绍的豪言壮语,说巴人非常骁勇凶悍,见了敌人无所畏惧,奋勇杀敌。肃宗下令让董绍立刻去平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所畏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国中之国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烽火连年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德重恩弘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节用裕民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酒囊饭袋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